一
去年,,我在郵局訂閱了一份《閱讀時代》雜志,休閑的時候,,常常翻閱,,獲得的心得很多�,!堕喿x時代》引導(dǎo)人們回歸紙質(zhì)閱讀,,打造社會上的書香氛圍,辦刊方向是值得肯定的,�,!堕喿x時代》不花哨、不追求奇異,,而是以清新自然的面貌,,不斷推出潤澤心靈的文章,喚起更多的人的讀書熱情,。它力圖打造一座精神家園,,安放讀友疲倦的心。由它,,我想到了自己藏書與借書給人的經(jīng)歷……
我從來沒有在外面吹噓我是藏書家,。我心目中的藏書家是民國的劉承干,、傅增湘、周叔弢諸人,,他們愛書,、懂書、護(hù)書的軼事,,我知道一些,。他們手中多是珍本和 善本,至于我,,雖然有些古書,,卻是改革開放后出版的影印本、排印本,。我見過一張照片,,那是鄭淵潔的書房,他身后的書柜直達(dá)壁頂,,除了窗戶,,安裝了書柜的墻壁上全是書籍,有一種厚重肅穆的氣氛,。這些書籍包攬古今中外,,自有一種無言的魅力,“誘惑”你去閱讀,、去探索“未知的世界”,。
我自己的書房,算不上很大,,但亦有將近六七千冊書刊,。坐在書房,覺得很多書就像自己的朋友,,一旦打開一本書,,就好像到一個友人的家串門,熱烈交流,,而且常常會獲得很多的啟迪與智慧,。書房是一個凈化器,不斷“淘洗”心靈上的塵垢,,書房又是一處沙漠里的甘泉,,可以讓我這個“旅人”滿飲解渴。
威爾遜說,,書籍是通過心靈察看世界的窗口,,住宅里沒有書,那個房間的主人一定是淺薄的,。書房,,是一個人最隱秘的讀書空間,可以使他的愛恨情仇暫時平息,,可以使他的蠅營狗茍消失無蹤,,可以使他的格局事業(yè)開闊拓展。自古以來,,書房是讀書人精神上的“宮殿”,,是讀書人生命質(zhì)量的提升器。
二
我的家在小城的南部,,有一段時間住在菜場附近,,熙熙攘攘的市井聲吵翻天,好在后來搬到了一處靜謐的地方,,現(xiàn)在則搬到了武昌,。不管住在哪里,不管通過窗外看到的是桂木還是香樟樹,,我依然還有書房,、還在讀書,還有用書堆砌成的“書城”,。
我最喜歡在下大雨的時候看書,,此時,“兇猛”的雨點(diǎn)拍打窗玻璃,,我便坐下來,,泡一杯枸杞菊花茶,翻看一本明清小品,,享受退休時光的精致與恬淡,。我不知道古時隱居在深山老林的隱士、僧人有怎樣的閱讀心路,,但我以為,,只要擁有純粹的出于對文化的愛,會讓人的靈魂清醒,,不會在物欲橫流的世間迷失,。
我除了讀書,還喜歡結(jié)交各種各樣的友人,。只要我在家,,幾乎每天都有人來找我。他們知道我性情和易,,進(jìn)了書房,,往往很隨意,不是抽書看,,便是翹著二郎腿與我咵天,。有的人不知道聽誰瞎“吹噓”,,說我的藏書量是小城排名第三,于是“慕名而來”,,說是要看看,,有什么好書便出錢買。他來看書,,我又不好意思開口“驅(qū)逐”,,便隨他選書。我則在書桌前寫稿或者閱讀,。等我終于從桌上抬起頭,,才知道這個人不見了,隨他不見的還有幾本五十年代的《人民文學(xué)》雜志,。出現(xiàn)這樣的事,,我很痛心,覺得受到了愚弄,。那個人假借看書或者買書的名義,,實(shí)際上是來偷書的。而后,,我對一切陌生者的到來,,充滿了“敵意”。
我不像臺灣武俠小說名家古龍有很大的房間,,在書柜后面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暗室,,里面全是外面書柜中的書籍的備份。他有“備份”,,自然不怕別人來借,。由于我的房間有限、金錢有限,,不可能去學(xué)他,。因此,每次聽到友人說要借書的時候,,我便如臨大敵,,心都提到嗓子眼了。我知道,,很多時候,,書被借出去的那一刻,便是“生死離別”,。除了非常珍貴的書刊,,一般的書籍,我都會借給別人,。書雖然被借出去了,,但還是一直牽掛著,,希望借閱者不要弄損紙張,并且及時歸還,,而不是據(jù)為己有,。這樣一種感受,估計(jì)喜歡藏書的人都有,。
三
去年,清理了一下藏書,,發(fā)現(xiàn)有六分之一被人借出了,,至今無人歸還。我雖然很生氣,,但又無可奈何,。我不可能去每一個借書者的家里,找他討要,。我只有將書房封閉起來,,除了我自己可以進(jìn)入,不再允許任何人進(jìn)入,。有人問我:“為什么有了這樣的轉(zhuǎn)變,?”其實(shí),我有千萬句的埋怨話可以說,,但我不想說,,讀書人必須有涵養(yǎng)。
不過,,這些隱憂還是像一把刀子刺得我心痛,。我在2000年以后,出過幾本書,,大多是議論文,,寫起來需要很多資料佐證。只要有需要的資料可以找到,,寫新聞速度很快,。雖然我趕不上錢鐘書的博聞強(qiáng)記,但只要是看過的書,,多少有一點(diǎn)影響,。譬如我寫評論五代漢高祖劉知遠(yuǎn)的長文,需要引用《舊五代史》里幾句重要的話,,會根據(jù)記憶,,去某個書柜里翻尋�,?墒欠瓉矸�,,卻不見中華書局版的《舊五代史》,,內(nèi)心急躁、口舌干燥,,卻回憶不起是誰借走了,,因?yàn)榻钑咛嗔恕:迷谖覍懳恼率孪攘辛颂峋V,,而且早就練成了“隨便坐下來便可以寫”的功夫,,因此文章“暫停”不會給我?guī)砗艽蟮膿p失,。但是事后卻要我出門花大量時間去圖書館查閱資料,,弄得汗流浹背,勉強(qiáng)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,。幸虧我不是什么文學(xué)名家,,經(jīng)常有雜志社或者出版社約稿,不然,,豈不是要亂了別人的出版計(jì)劃,?
四
不妨說一下,我有點(diǎn)潔癖,,雖然沒有達(dá)到元人倪瓚那種“極端”的程度,,但亦很愛惜書籍,見不得書籍被折壞,、被涂鴉,。書籍收藏多了,便會有了一定的賞鑒力,,對于紙張,、裝幀、排版均會很“挑剔”,。我喜歡拿著素凈的書籍,,那樣心情都會明朗、恬靜,�,?粗@樣的書籍,如同與衣冠楚楚的熟人對話,,感覺輕松與高雅,。但現(xiàn)實(shí)是,別人還來的書,,往往封面有油漬,,內(nèi)頁變皺了、變臟了,好像從垃圾桶里“淘出來”的,。有時,,別人還來的書還不是很臟,但是你打開看,,會見到里面的眉批或者其它符號,,好像一個健壯的人被拉去弄了紋身,給我的感覺很不好,。受經(jīng)濟(jì)的局限,,我不可能扔了,再去買一本相同的回來,。
有時,,我怒問這些人:“怎么不愛惜書籍?”他們反而說:“這有什么,,值得這么計(jì)較嗎?——你不也是多次撕書,、燒書嗎,?”我說:“我扔掉、撕掉,、燒掉的書,,都是不要的垃圾書。留下來的好書,,借給你們看,,你們又不愛惜,我以后真不想借給你們了,�,!�
有些人的記性很不好,借了我的書,,從來不知道歸還,,時間長了,還以為是自己的,,當(dāng)然不可能歸還了,。有一次,一個友人向我借了賈平凹的長篇小說《秦腔》,,他看了又借給別人,,之后別人又借給別人,多次轉(zhuǎn)借,,連他都不知道“轉(zhuǎn)”到哪兒了,。
五年前,我去尋訪一位友人,見到他書桌上攤著一部《使西紀(jì)程》,,十分眼熟,,翻到扉頁,有我自己的印章,,才知道是我的書,,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被他借走了。他見我看得滋滋有味,,于是笑道:“拿去看,!”我這人很率真,翻到扉頁,,指著我的印章道:“本來就是我的書,,你看這印章!”他倒不好意思了,,說:“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時候找你借的了……”類似的事情,,發(fā)生過多次,連我都不愿意深談了,。
有些書,,上面寫有我的心得、發(fā)現(xiàn),,被借走后,,一去不復(fù)返,時間久了,,竟然不知道找誰索要,。有的人說:“你的書那么多,還在乎丟幾本書,?”我說:“這些書,,是我思索探尋道路上的坐標(biāo),失掉了它們,,我便有些茫然不知?dú)w路了,。”丟掉了雨傘,,可以去買,,但丟掉帶有自己體溫的書籍,那種撕裂之痛,,不啻于丟了自己心愛的孩子,。
五
由此,我想到了本地的一家私人小圖書館,。主人是一個精神矍鑠的退休校長,,他藏書宏富,、愿意出借,但不管是誰,, 借走書必須放幾十元押金,,而且還要登記,寫上借閱者姓名,、地址,、手機(jī)號、身份證號,、任何一個親友的電話,。有這樣一個大簿子,查起來很方便,。倘使超過了借閱時間,,他會打電話給借閱者,讓他歸還書籍,,好讓更多的人翻閱,。
他從來沒有說自己是藏書家,但我卻認(rèn)為他是一個會管理的藏書家,,樂于與別人分享的藏書家,。
現(xiàn)在很多人很浮躁,不愛讀書,、藏書,更別說去圖書館借書看了,。有時候,,我擔(dān)憂百年之后,這一屋子的書會不會換了主人,。其實(shí),,書籍與鈔票一樣,聚聚散散,,散散聚聚,,不可能永遠(yuǎn)被某一個人所擁有,每一個人都只是書籍的管理員而已,。我說的這句話雖然有一點(diǎn)悲涼,,但卻不能不承認(rèn),這是事實(shí),。
一個愛書人,,以興趣為動力,構(gòu)建了書籍王國,,需要花費(fèi)多少業(yè)余的時間,、需要耗費(fèi)多少業(yè)余的精力啊。其間,還必須做到無怨無悔,、爬羅剔抉,、孜孜矻矻、求真求美,。那些“追逐”書籍的經(jīng)歷,,從看到讀、到藏,,每一段過程,,說起來是五味雜陳。當(dāng)然,,我不是資金家,,可以隨意買下自己喜歡的書,而不去計(jì)較價錢,。每遇好書,,總是在書攤前軟磨硬泡,目的是以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書,,但有時成功,、有時失敗。現(xiàn)在是全民閱讀時代,,網(wǎng)路快速發(fā)展,,但看書的人少了一些,但我還是堅(jiān)持閱讀紙質(zhì)書,、報紙,、雜志,或許是心中不變的閱讀情結(jié)罷,。
不過,,我們能遇見自己喜歡的書,便要珍惜那霎那的“芳華”,,讓書籍的蕓香在鼻尖縈繞更久,,讓思維的動車跑的更快!(作者:安頓 單位:監(jiān)利縣人大常委會)
責(zé)編:周勇
|